中俄两国同为世界大国,又互为最大的邻国,中俄关系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加强两国间经贸合作,发展两国间经贸关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既有利于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有利于两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21世纪以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与发展,中俄经贸合作也不断拓展、深化,经贸合作已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普京重新执政后,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能源价格下跌、乌克兰危机、西方经济制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中俄双边贸易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趋势。进入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加速下滑,俄罗斯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的排名从第9位下降至第16位。然而,短期内双边贸易额的下降并不代表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下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将长期存在,两国在能源、金融与投资、高科技与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果。着眼未来,能源合作将开启两国全方位合作时代,大项目投资在经贸合作中将发挥引擎作用,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成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也会为中俄经贸合作深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一、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现状
(一)双边贸易额显著下降
根据俄罗斯海关总署的数据,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635.52亿美元,同比下降28.1%,但中国仍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680.65亿美元,同比下降28.6%。其中,中国对俄出口额为348.01亿美元,同比下降35.2%;中国自俄进口额为332.64亿美元,同比下降20%。2014年,俄罗斯为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2015年,俄罗斯被越南、新加坡、英国、泰国、印度、巴西、荷兰超过,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6位(见表1)。
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大幅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导致俄罗斯对华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类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俄罗斯自华进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俄罗斯经济大幅衰退,需求萎缩;二是2015年卢布贬值导致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失去价格优势。
(二)双边贸易结构以能源资源类产品为主
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主要为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这主要是基于俄的资源禀赋。2014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前五大类商品为矿产品、木材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活动物和动物产品。2015年1—9月,中国自俄进口最多的产品仍是矿产品,其进口额为152.58亿美元(见表2),同比下降32.5%,此间,矿产品在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商品总额中的占比从2014年1—9月的79.6%降至72.2%。相比之下,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的进口占比有所上升,与上年同期相比从3.6%增至4.8%,机电产品从2.8%增至3.9%。
2015年1—9月,在中国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额仍居首位,总额为12037亿美元,其出口占比从2014年1—9月的44.7%上升至47.3%。其次是纺织品、玩具、家具、杂项制品、鞋靴、伞、皮革制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这类商品在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占比下降,从2014年1—9月的23.7%降至21.4%(见表3)。
二、中俄经贸各领域合作新进展
(一)能源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能源合作是两国经贸合作中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稳步推进。进入2015年,国际油价继续下行,西方制裁仍在持续,俄罗斯对中国资金和市场的需求更加强烈,在此背景下,中俄两国在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管道建设及下游油气产品精炼及化工方面的合作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1.石油领域
2015年,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在原油贸易方面,中国自俄原油进口量不断增长。根据海关信息网的统计,2015年1—10月,中国自俄进口原油3371.8万吨,同比增长29.3%,超过2014年全年进口总量。2014年,俄罗斯为中国原油进口第三大来源国,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2015年1—10月,俄罗斯超过安哥拉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
在上游勘探开发方面,2015年9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共同开发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中石化集团有权收购俄石油公司下属的两家油气公司(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和秋明油气公司)49%的股份,这两家油气公司分别拥有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和鲁斯科耶油气田的开发许可证。上述两个油气田均属于俄罗斯石油公司重点经营地区。
在下游炼化和精深加工合作方面,2015年9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加工及石化产品公司西布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探讨扩大贸易合作的潜在可能,并寻求在天然气加工及化工项目中的合作机会。此外,中石化集团还与西布尔集团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根据协议,中石化将购买西布尔集团部分股份,成为其战略投资者。2015年12月13日,该协议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西布尔集团将其20%的股份出售给中国石化,股权收购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中石化先收购西布尔集团10%的股份,12月17日,股权交割完成,中石化为股权收购支付13.38亿美元;第二阶段,中石化将在未来三年内完成余下10%的股权收购,收购价格暂未确定。对于中方而言,与以往直接购买原油及石油产品相比,同俄方合资办厂、相互参股等合作模式更有利于降低运营风险,双方持续的伙伴关系也可以保证产品来源的长期性。
此外,2015年12月17日,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国石油与俄气石油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双方将共同研究在俄罗斯和第三国开展涵盖勘探、开发、油气产品销售、工程技术服务、装备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该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拓展了双方的合作领域,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不断向着全方位多领域迈进。
2.天然气领域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顺利进行。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签署后,2014年9月1日,俄罗斯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建设,2015年6月29日,中国境内段管道建设也正式开工,中国段的开工标志着这条重要能源通道建设的全线启动。中国境内管道工程起自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拟新建管道全长约3170千米,并行利用已建管道1800千米,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5座。中国境内段开工后,计划于2015年12月完成1422毫米口径管道试验段工程,全线管道将于2018年建成并投产进气。2015年12月17日,在中俄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在北京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跨境段设计和建设协议》,该协议以遵守两国法律和技术规范为前提,在坚持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跨境段的设计与施工工作程序,并对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等工作提出要求。在此基础上,中石油集团与俄气公司还签署了《中俄东线跨境段“通讯协议”》、《自俄罗斯远东向中国供应天然气项目的工作计划书》、《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工作计划书》三个文件,对项目的实施做出具体规划。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及投产对我国意义重大:首先,从我国能源进口的战略布局看,这条管道是继中俄原油管道之后两国间的第二条能源管线,该管线与已经投入运营的中俄原油管道一起,构成了我国东北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因此该管线的建成投产对于我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意义重大。其次,从治理空气污染的角度看,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广泛使用能够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利于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状况,治理雾霾。最后,从产业关联效应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中国口径最大(1422毫米)、压力最高(12兆帕)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该管道的建设对我国钢铁冶炼、装备制造等基础工业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丝路基金投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液化气项目是在俄罗斯亚马尔南坦别伊气田基础上建设液化天然气工厂的项目,计划年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和120万吨凝析油,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每期液化天然气年产能550万吨,首期将于2017年投产。亚马尔项目是俄罗斯北极地区第一个大型凝析气田开发和液化天然气生产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主要股东为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持股60%),法国道达尔公司(20%),中国石油集团(20%)。进入2015年,在卢布贬值、欧美制裁等因素的影响下,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建设项目遭遇融资困难,在此背景下,2015年9月3日,中国丝路基金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框架协议,购买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9.9%的股权。至此,中国在这项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持有的股份增至29.9%。该项目也成为丝路基金成立以来的首单对俄投资,这充分表明丝路基金致力于在中俄能源合作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金融与投资合作
金融与投资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扩展和深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大型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将逐渐成为未来合作的重点,这也对两国金融和投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中俄在金融与投资领域的合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一,中俄两国间相互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情况看,2014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为7.94亿美元,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8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为3.3亿美元,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87.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9%。俄罗斯对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在经济不断下滑的前提下,俄罗斯对华投资仍有所增长。截至2014年底,俄罗斯对华累计直接投资9.11亿美元,同比增长4.7%。2015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为789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9%,截至2015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累计9.1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5%。
第二,投融资合作为大项目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价值320亿美元的32份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国为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建设项目融资3000亿卢布(约60亿美元)。2015年9月3日,中俄两国决定成立“俄罗斯远东农工产业发展基金”。2015年12月17日,俄罗斯远东发展部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签署谅解备忘录,涉及商定该基金的运营原则问题。该基金初始资本为130亿卢布,俄罗斯远东发展基金出资13亿卢布,亚太粮食产业发展基金出资117亿卢布,为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项目及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资金保障。2015年9月3日,由于亚马尔液化气项目遭遇融资困难,中国丝路基金收购了该项目9.9%的股权,丝路基金还为该项目提供了约7亿欧元的贷款,用于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此外,丝路基金还与俄罗斯国家开发和对外经贸银行、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签署了关于开展投资合作的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丝路基金将与俄方在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电力和能源等领域共同实施项目投资。这些投融资合作为中俄两国间能源、基础设施、军技、农业等领域大项目的执行和落实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第三,中俄两国就金融与投资领域的务实合作展开深度交流。2015年6月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与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共同举行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俄双方就扩展与深化投资、金融领域的合作展开探讨。2015年10月15日,中俄金融联盟在哈尔滨成立。目前,中俄金融联盟由35家金融机构组成。其中,中方成员18家,包括哈尔滨银行、吉林银行、包商银行、重庆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恒丰银行等。俄方成员17家,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工业通讯银行、亚太银行、兴盛银行、滨海社会银行、滨海边疆区商业银行、第一捷克俄罗斯银行等。中俄金融联盟是非营利性、开放式跨境金融合作组织,旨在为联盟内成员搭建联络、讨论及信息交流的非正式平台。
第四,两国政府间财金合作密切。2015年11月9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中俄保险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中俄双方将采取措施开展保险市场信息交换,建立相互协作机制,加强保险监管与业务合作将服务于双方投资项目,对中俄经贸与投资合作具有积极意义。2015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行长纳比乌琳娜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关于深化双边金融合作达成的重要共识。备忘录旨在发展两国央行在共同关心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本币结算发展;继续开展支付及银行卡领域的合作;为对方在另一方发行以本币计价的债券提供便利;加强在信用评级领域的合作。与此同时,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与俄罗斯联邦财政部副部长斯托恰克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与俄罗斯联邦财政部财金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多边国际论坛和组织中的政策协调,拓展预算、国库、债券发行等双边务实合作的范围,推动两国金融机构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的业务。
第五,两国金融机构间合作不断深入。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对外经贸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及俄罗斯电信业领军企业莫斯科电话网络公司(MTS)公司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共同支持中俄经贸合作项目和远东地区发展。此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签署了一项60亿美元人民币信用额度协议,俄罗斯投资基金与中信国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建立中国—俄罗斯投资银行的协议。2015年9月,哈尔滨银行邀请包商银行和内蒙古银行组成银团,与俄罗斯储蓄银行开展同业间银团拆借业务。这是第一笔中俄同业间银团拆借业务,也是中俄金融合作领域的创新业务,该笔拆借金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期限为1年。2015年12月17日,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期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签署协议,中方将向俄方提供100亿元人民币贷款,期限为5年。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和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签署合作协议,并与华为、俄罗斯信息技术公司(I-Teco)公司签署《关于就莫斯科数据和云服务中心项目开展投资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
第六,本币结算业务不断发展。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有意加快“去美元化”进程。近年来,中俄两国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快速增长。进入2015年,中俄两国企业间以本币结算的数额增长迅速,开设人民币账户的俄罗斯企业数目明显上升。2015年3月17日,莫斯科交易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启动人民币/卢布期货交易,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大幅增长,在俄罗斯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兑卢布的交易规模也日益扩大。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中也开始使用本币结算,俄罗斯重要的石油生产商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从2015年初开始以人民币结算向我国出口石油。此外,在未来的天然气合作中两国也有意使用本币结算,逐步降低美元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三)高科技与装备制造合作
2015年,中俄两国在高科技与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收获颇丰。目前,中俄两国研究机构正在实施的研究项目超过30个,在新材料、节能环保技术、信息通信、生物制药、船舶运输、宽体客机研制等领域的高科技合作正在有序进行。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国积极参加俄罗斯高铁、铁路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6月18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勘察设计合同,这标志着中俄高铁合作项目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在航空航天领域,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签署协议,决定开展“苏霍伊商用飞机”合作项目,根据协议,中俄双方共同实施苏霍伊商用飞机融资租赁项目,支持苏霍伊超级喷气飞机SSJ-100在中国分销,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俄罗斯商用飞机首次进入中国航空市场。中俄两国还在落实《2013—2017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火箭发动机、航天电子元器件、对地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合作,并在中国北斗系统与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增强系统与建站、检测评估、联合应用等方面展开务实合作。在军技合作方面,中俄两国合作成果显著。2015年11月,中俄签署苏-35军售合同,俄罗斯将对华出售24架苏-35战机,合同总价20亿美元。中俄还签订了俄罗斯对华出口S-400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合约。2015年11月,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率代表团访问俄罗斯直升机公司,中俄双方对重型直升机项目进行评估,就加快谈判进程达成共识,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此外,中俄双方还就高科技及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合作积极展开交流。2015年7月7日,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参加了第六届俄罗斯国际创新工业博览会,中方有130多家企业参展,分别来自高铁、航天、航空、船舶、电力、汽车、电子、机械、核能、卫星导航等十大行业,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甘肃等7省则组成地方展区。
(四)电子商务合作
近年来,俄罗斯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俄罗斯首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咨询公司“数据洞察”(DataInsight)的预测,2015年俄罗斯网购人数达到4000万人,其中1500万人在境外网店消费。根据该公司报告,俄罗斯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2015年俄罗斯跨境电商交易8000万—8500万单,收发1.3亿个包裹,平均每单成交额为31美元,每个包裹价值18美元。2015年,俄罗斯跨境电商营业额达26亿美元,按平均汇率折合1600亿卢布,按卢布计算,俄罗斯全年跨境电商营业额同比增长88%,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28%。2015年,在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中,跨境电子商务销售额占20%,订单数量占34%,包裹数量占45%。中俄跨境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跨境电商的第一大商品来源国,在俄罗斯销售前五名的外国网站中,中国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和淘宝网位居第一和第三。俄罗斯用户占速卖通总用户数的15%,在阿里巴巴的批发业务中,俄罗斯成为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市场。
2015年中俄电子商务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中国电商企业积极布局俄罗斯市场。2015年6月,速卖通在俄罗斯成立分公司。2015年6月,京东全球售俄语网站正式上线,该网站在进行商品销售的同时,还提供30日退换货等售后服务。此外,京东还支持其在当地进行俄语客服服务。2015年8月,京东集团与黑龙江省对外经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京东将借助绥芬河综合保税服务区和俄罗斯境内的“中国名优商品展销中心”两大平台,将绥芬河口岸作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重要口岸,打通中俄跨境贸易进出口流程,为中俄两国商户提供跨境销售平台和端到端的服务方案。此外,2015年9月,俄罗斯最大的搜索引擎Yandex的中国代表处在上海成立,协助中国商家到俄罗斯市场拓展业务。
第二,在中国电商销售平台上,俄罗斯商品销售也快速增长。2015年在卢布贬值效应下,俄罗斯商品价格优势明显,俄产面粉、蜂蜜、啤酒、果汁等绿色食品在中国电商平台上销售火爆。第三,中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2015年4月、5月、10月,绥芬河分别开通中俄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中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2015年11月,首个中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中俄云仓”也在绥芬河正式启动。
三、中俄经贸合作未来发展趋势
(一)贸易额萎缩不代表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下降
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在卢布贬值、油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较大降幅,但实际上,中俄双边贸易额下降的幅度小于俄罗斯对外贸易额整体下降的幅度。根据俄罗斯海关总署的数据,2015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下降34%,其中,出口额下降31.8%,进口额下降38%,与此相比,中俄贸易额下降28.1%,其中,俄对华出口下降23.7%,俄自华进口下降31.3%。中俄贸易额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11.3%提高到2015年的12.1%,几乎相当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贸易额的总和。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仍然坚实,导致贸易额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卢布贬值等外在因素,从中俄贸易的实物量看,矿砂、木材等重要商品的交易量仍在增长。因此,中俄双边贸易额萎缩并不代表中俄经贸合作水平在下降。
(二)能源合作开启上中下游全方位合作时代
能源合作历来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点方向,两国总理在2015年12月17日共同签署的《中俄总理第二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也提出,将能源合作视为双边关系中的战略领域。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迅速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两国能源合作除了最初的油气产品的双边贸易之外,在上游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游油气管道建设和下游油气产品精炼化工的合作全面展开。2013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俄罗斯时提出了上下游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能源合作新构想,得到了普京总统的赞许。2014年,在俄罗斯经济形势恶化、油气企业资金紧张的背景下,俄政府对外国投资进入油气上游领域的限制有所放松。普京总统邀请中方企业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旗下的万科尔油田股份,并表示对中方不设任何限制,这进一步传递了大力推进上游合作的积极信号。2014年10月,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约定在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下游炼厂建设、油气贸易领域开展一体化合作。进入2015年,中俄能源上下游合作全面铺开,在上游,中石化收购俄石油公司下属两家油气公司49%的股份,参与尤鲁勃切诺-托霍姆和鲁斯科耶两个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在中游,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正顺利进行。在下游,中石化收购西布尔集团20%的股份,与俄方展开在天然气加工及化工项目中的合作。中俄能源合作开启上下游全方位合作新时代。
(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俄出口明显萎缩
近年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俄出口下降趋势明显。该类商品在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占比明显下降。2013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的占比为28.2%,2014年降至22.3%,2015年1—9月已经下降至21.4%。该类商品对俄出口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对俄出口整体下降水平。2014年,中国对俄出口额同比下降1.6%,纺织品及原料出口下降4.6%,鞋靴、伞等轻工制品下降22.1%,皮革制品、箱包下降17.1%。2015年1—9月,中国对俄出口额同比下降32.8%,纺织品及原料下降38.8%,鞋靴、伞等轻工制品下降39.7%,皮革制品、箱包下降40.8%。
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俄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在经济衰退背景下俄罗斯对此类商品的需求在萎缩;二是卢布贬值背景下中国商品相对于俄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三是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很大的可替代性,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提高,此类商品将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越南、马来西亚等具有更低廉人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四)大项目投资在经贸合作中发挥引擎作用
乌克兰危机后,面对西方制裁、卢布贬值、油价下跌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资金短缺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巨大的障碍,也正为此,中俄合作中的一些大项目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俄罗斯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降低欧美制裁效应,助力本国经济复苏。投资合作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引擎作用逐渐增强。如在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亚马尔液化气项目等能源合作项目中,投资为项目建设及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向东看”力度的加强,俄罗斯政府允许中国投资者参股甚至控股俄境内的一些能源项目,这充分表示了俄方与中国深化投资合作的决心。此外,在中国对俄投资额不断扩大的同时,投资领域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从最初的能源、原材料、林业等逐步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领域、装备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如中国参与投资建设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为支持和深化农业合作,中俄两国共同建立“俄罗斯远东农工产业发展基金”,这些都是中俄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的最好例证。
(五)科技创新与产能合作成为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中俄科技创新领域合作亮点频现,中俄两国加强在联合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等领域的合作无疑将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未来的主攻方向之一。中俄两国元首及总理会晤对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5月8日,两国元首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提出:“在落实《2013—2017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纲》方面密切合作,特别是在火箭发动机、电子元器件、卫星导航、对地观测、月球研究和开发及深空探测等优先方向上。推进远程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等民用航空制造领域重点项目合作。加强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创新合作机制,在共同实现中俄科学家高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领域确定有前景的项目。”目前,俄罗斯经济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危机,中国经济也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俄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对推动两国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该领域的合作也将成为推动中俄经贸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产能和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在中俄经贸合作中也意义重大。2015年12月17日,中俄两国总理举行第二十次定期会晤,李克强总理提出:“在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各主要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方愿同俄方共同努力,发挥相互投资的引擎作用,把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作为新的增长点,落实好重点合作项目,促进双向投资便利化,提高投资活力,深化能源资源、财政金融、航空航天、农业、军技等领域合作,为中俄务实合作提质增量。”产能合作是近年来中国外交的“新名片”,产能合作能够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将中国过剩的产能输出到国外,对中国而言,消化了过剩的产能,对合作国而言,则吸收了中国优质的产能参与该国基础设施及现代化建设,这对合作双方都是互利共赢之举。中国参与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就是中俄产能合作的最佳案例,未来中俄两国在产能和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两国合作新的增长点。
(六)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俄总统普京公开回应将积极响应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5月8日,中俄双方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提出:“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这一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的开始。目前,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具体规划尚未形成,中俄双方已启动对话机制,就开辟共同经济空间开展协作进行讨论。在未来的对接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及共同发展将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重要课题,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功对接也将继续推动中俄经贸合作深化发展。
上一篇:俄罗斯叶尼塞西伯利亚投资潜力
下一篇:哈卡斯膨润土介绍